一、概念及其构成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是选择性罪名。
本条系1997年《刑法》增设的规定和罪名。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会计、统计人员的人身权利,又侵犯了国家会计、统计管理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会计、统计制度,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国专门制定了《会计法》和《统计法》,要求一切会计、统计机构和人员严格履行职责,并赋予了会计、统计人员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的行为的职权。但近年来,一些单位的领导人员为了个人的私利和小团体的利益,不但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还对会计、统计人员的抵制行为进行打击报复,严重侵犯了国家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会计、统计人员的人身权利,对于这种行为,理应给予刑事处罚。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会计、统计人员。
“会计人员”,是指持有会计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按照有关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会计人员、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等。其中“会计主管人员”是指不设置会计机构,只在其他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人员。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六条规定:“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所以,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的侵害对象不包括那些不具备会计资格的临时受指派从事一些有关会计事务工作的人员。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于不具有会计资格,临时从事财会管理工作的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不能认定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需要作为犯罪处罚的,可根据其打击报复行为具体危害性,定以相应的罪名。
“统计人员”,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各部门设立的统计机构中的统计人员、统计负责人,还包括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的统计机构中的统计人员、统计负责人。非上述统计人员,不能成为打击报告统计人员罪的侵犯对象。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行为。
“依法履行职责”,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指会计人员依照《会计法》规定履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如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拟订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参与拟订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办理其他会计事务等。对于统计人员来说,则是指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的规定,履行统计人员的职责如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对本月位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管理本单位的统计调查表,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制度,并会同有关机构或者人员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等等。
“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的行为”,是指会计人员、统计人员对于不符合《会计法》、《统计法》的行为,依法加以拒绝、揭露、向有关领导反映、提出批评意见等行为。司法实践中,通常表现为会计人员、统计人员对本单位有关领导的违反会计法、统计法的命令、授意等予以抵制,拒绝服从或检举、揭发的行为。对违反会计法、统计法的行为加以抵制是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的职责中应有的内容,也是其依法应履行的义务。
“打击报复”,是指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常见的形式主要是利用职权篡改人事档案,出具假政审材料,克扣工资、奖金,罚款,停止工作、降职降级、压制晋级晋职,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调离原工作岗位,在大小会议上进行批判、斗争、羞辱,编造材料报送公安机关对其进行行政拘留、劳动教养,等等。总之,既可以为对有关的会计、统计人员进行肉体、精神上的摧残、迫害,也可以为对其在经济上进行制裁,还可以是政治上的迫害。
司法实践中,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会计、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时,通常都是利用手中的职权,假公济私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但是,本条并没有明文规定行为人必须利用职权才能构成本罪。对于一些领导人员没有利用职权对有关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报复打击,情节恶劣的,也应以本罪论处。
本罪是情节犯,实施了本条规定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的,才能构成本罪。
“情节恶劣”,目前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或者相关规定。一般是指打击报复致被害人的人身、民主权利受到严重损害的;打击报复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打击报复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一贯打击报复他人的;打击报复造成影响恶劣的等等。虽然实施了打击报复的行为,但不属于“情节恶劣”的情形,则不应认定为构成犯罪,只能按照有关法律、规章等的规定,予以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
(二)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仅限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
(三)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且具有打击报复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是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仍故意对其实行打击报复。
二、认定
本罪与报复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1、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报复陷害罪则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则为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
3、客观方面不同。本罪的行为既可以利用职权实施,又可以不利用职权实施;报复陷害罪则必须要求滥用职权进行报复。
如果会计、统计人员对相关违反会计法、统计法的行为进行抵制的同时,又对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提出了控告,而相关领导如果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进行报复的,则同时触犯本罪与报复陷害罪,此时,应按照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即后者处罚。
三、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